
演员表

高山南

细谷佳正

石见舞菜香
影片评论
相关影片
影评
青山刚昌的早期作品,到底有多少个译名?
2026年1月8日,是恰逢《名侦探柯南》动画系列放送30周年,各类周年企划预热自不必说,连今年的第28部剧场版口碑居然也还不错。此时也是正逢漫画作者青山刚昌出道40周年,WIT社对其早年作品《YAIBA》(真・武士传 剑勇传说)进行了动画版重置。
除了大名鼎鼎的《柯南》,青山早年间的作品有《魔术快斗》,和88年开始连载的《YAIBA》,后者动画于93年上映。应该说柯南的画风便是由这两作铺垫,工藤新一的形象可以说是由“怪盗基德”和“冲田总司”这两个角色的融合,而小兰也有“中森青子”和“峰莎也加”的影子。
当然了,你可以说青山比较懒罢了,几部成名作品主角脸型都很相近,而柯南和《YAIBA》主角“铁剑”也是同一个配音演员,主打一个省事。
对于《YAIBA》,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早年间国内地方电视台的引进并重播不止一遍,情节明快,记忆点明确,片头片尾曲都很好听。当时在祖父母家时看的津津有味,而老人们对主角“铁剑”的评价是:“上蹿下跳,不能学他”。至于我为什么对本作记忆犹新,主要也是当时电视台对《龙珠》只引进了第一部,想看《龙珠Z》的机会少之又少,本作正好可以作为《龙珠》代餐,毕竟里面都有“宝珠”和“龙神”的元素,可见青山早年模仿的痕迹还是很重的。
《YAIBA》在网络时代并未被完全遗忘,例如在2024年柯南剧场版,联动了本作“冲田总司”和“鬼丸猛”。一开始这些角色出现时还没察觉,后来看到解读文章才想起来。看来青山老贼想打造的不是柯南宇宙,而是“青山宇宙”,当然也有可能只是短暂联动,毕竟一面是侦探题材,另一个则充满魔幻和神话传说(当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柯南里正反派都这么厉害)。
再者《YAIBA》的译名更是这些在网络论坛争论的热门话题,就像《魔神英雄传》和《神龙斗士》其实一部动画一样,只是不同电视台在做翻译时有自己的取向罢了。
也因为不同电视台引进的关系,导致了该作品译名五花八门,尽管它还不是译名最复杂的那个,但也足够在小学生群体中间引发混乱了。在此我列举一下本作在国内熟知的译名并逐一点名:
《剑勇传说》:93版正式译名,也比较符合以铁剑作为主角的冒险故事,可以说中规中矩。可问题就在于,国内电视台引进的时候并没有,而是自顾自起了很多名字。
《九龙珠》:国内比较常见的译名,国内明显是为了蹭《龙珠》的IP,而且七颗宝珠合成龙神珠,有珠子又有龙,加上风雷两颗珠子,九龙珠没毛病。
只是翻译明显只看了动画,漫画后期还有“天成珠”等新珠出现,不局限于九颗了。而且风神珠和雷神珠跟龙神是没关系的,它们有自己的神仙赐予力量。再说后面七颗宝珠不是合成龙神珠么,那龙神珠自己算不算一颗?只能说这个译名乍看没问题,细究起来问题颇多。
《风雷剑传奇》:故事开端是以风神和雷神之间的争斗引发的,如此翻译也还行。但好笑的是雷神珠长期不在主角手里,而是在反派手中。后期乃至和反派鬼丸猛决斗时,鬼丸猛还将雷神珠装在自己剑上攻击主角,足足上演了一把NTR情节。而后期主角输出是以发火球为主,没有雷珠什么事了。雷珠长期缺位也导致这个译名无法撑起整个故事结构。
《反斗剑神》,TVB港译,起初有点不明所以。但粤语里的“反斗”是调皮捣蛋的意思,原意是指小孩有多动症。看本作前几集,YAIBA表现出从他父亲那里学来各种荤笑话,偷看女主洗澡,做各种下流动作,明显带有8090年代三俗色彩。这些桥段在蜡笔小新,龙珠早期里也很常见。加上YAIBA不安分的特征,现在看来这么起名倒也比较贴近主角性格。
《城市风云儿》:台译,这个就完全不知所云了。一开始的情节确实是城市,但后面森林,海洋,火山,地窟,迷宫,宫殿,主角一行人走遍世界各地,乃至于后期还有月球的戏码,只能说这是最差的一个译名。
在前网络时代,因信息差导致的译名不同比比皆是,这种文化差异现象在如今信息畅通的年代已不多见,所以这些几十年前的文化趣事也值得被反复品味。
回到这次的重置版,目前看评价应该也就是30岁以上的观众评价较为正面,而年轻观众对于本番前面一些低俗桥段不买账。对比旧版,新版故事更加紧凑,删掉一些无关紧要的剧情,将一些小头目送人头的桥段进行了合并,估计是想将未讲完的漫画部分一并制作完成。
在刨除掉年代限制而加入的三俗桥段后,我们会发现本作还是一个热血王道的少年武士成长的故事,后期一些桥段也颇为感人。里面关于剑术的点子也很丰富,例如开头的“旋风剑”,估计很多人小时候就尝试模仿过,至于是否伤到自己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。
我并未看完漫画后半部的故事,只是在网上零散的看到主角“铁剑”最终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武士,从一个小捣蛋鬼变成了真正的男子汉,和女主角有了HAPPY ENDING。那此时你可能也知道我想表达什么,青山老贼趁你还能画,赶紧给《柯南》一个完美的结局吧,要不然我们这一代人也真的要老了~